狗都有什么寄生虫吗?
蛔目异尖科动物线虫,也叫蛔虫。成虫形态与蛔目的其他动物极为相似,体细长,有4个头、12对胸足和3个尾须。体表有一层角质膜,不易消化,能抵抗消化液的腐蚀。雌雄异形,雄虫尾部较粗短,腹未端中央有一条长的突起,称为生殖锥(genital cone); 雌虫体形较雄虫大,生殖锥较长,呈锥状。幼虫期无头须及尾须,体表无角质层,颜色较雌雄幼虫均浅淡,具有可伸缩的食道囊,体内含有丰富的脂肪,因此具有较多的营养物质,适合在不良环境中生存。
蛔自口进入人体消化道后,直接侵入肠壁的绒毛上皮细胞内,并在此发育为较大幼虫。幼虫在消化道内四处游走,当移行至胆道或消化道壁的皱褶处时,即停住前进,并在该处钻探使皮层出现缺损,同时幼虫通过其消化道分泌液溶解所接触到的表皮,使自身得以穿过。一旦幼虫钻进消化道壁的皱褶内,则停止活动,进行寄生生活,待条件适宜时再侵入黏膜下层。如果消化道内容物减少,特别是缺乏营养,尤其是蛋白质,则影响幼虫的生长发育,致使虫体逐渐变小、变干,最终僵死。但若营养充分,则虫体能迅速生长,至3~5天幼虫可完全成熟。幼虫在消化道内活动,并不断吸取营养以供自身生长发育的需要。这时,若虫体接触到胃肠道壁上的神经节后神经元(pseudogapillary cell),则可诱发蠕动的神经冲动,从而使幼虫沿着胃肠壁往上下移动。当虫体到达幽门部时,由于该处的弯曲程度最大,所以虫体容易在此停留,并大量繁殖,从而导致人体出现感染症状,如恶心、呕吐、腹泻或者便秘等。幼虫也可通过幽门进入小肠,但由于小肠蠕动频繁且幅度大,又缺乏像大肠那样可供虫体附着生长的结构,故幼虫无法在小肠内存活。但是,如果肠道内的pH值发生变化,使pH值升高超过7.0,则能使幼虫的虫体液外渗,导致虫体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