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龙子如何养殖?

仝霞倩仝霞倩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1、养殖池的建设 选择环境安静,水源无污染,交通便利的场地建设孵化池。为便于管理和日后观察,可以将它建成高50cm,周围有围墙(高度1.2m左右),中间有一过道,内铺石子,供爬行动物活动的场所即可。孵化池最好用玻璃或透明塑料板覆盖,既可使我们观察到卵的孵化情况又可避免直接日光直射而影响幼体的生长发育。在池上方30cm处布置一盏40W日光灯,每天开灯6h,以利于雌雄交配和卵的孵化。

2、种蜥的选购 在当地花鸟市场购买健康无病,皮肤光滑有光泽,四肢健全,反应敏捷,个性活泼好动,喜欢攀爬和跳跃,而且性情温顺不会主动攻击人的绿鬣蜥或鬃狮蜥。不要购买体型过大过小的个体,大小适中的个体比较容易饲养和管理。

3、日常喂养 种蜥进箱(池)前必须进行体内外消毒,防止疾病发生。常用药物有高锰酸钾溶液(浓度1∶5000)浸泡身体,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硫酸阿米卡星溶液(浓度1∶50000)清洗肛门周围等部位;氯霉素眼药水清洗眼睛。对于体表寄生虫较多的种蜥还应用药物进行驱虫处理。常用的药物有阿苯达唑(每千克体重30mg),右旋咪唑(每千克体重10mg)等。 用新鲜蔬菜(如油麦菜、青菜叶等等)和水果(如香蕉、苹果等)配合煮熟的鸡蛋黄和碎鸡肉等食物来喂食。每日喂两次,每次喂量以2小时内吃光为准。为了保持饲料的新鲜,一次不要加工太多,剩余的应立即放回冰箱冷冻室冷冻保存。对于不吃的食物要及时清除,不能让其长期保留,因为食物腐败后会造成有害细菌的滋生,而细菌会随着食物的投喂进入体内引起疾病。 由于这些蜥蜴属于冷血动物,新陈代谢缓慢,所以不需要太多的能量来维持体温。若给它们吃了过多的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的食物,它们并不能完全利用,会随粪便排出体外,这样不仅造成浪费而且还可能引起腹泻等疾病。因此不宜投喂过多的食物以免它们消化不了而导致腹泻。

4、日常管理 饲养者要注意保持环境的安静,避免对蜥蜴的恐惧会使它们脱离安全区域而导致死亡。同时,避免频繁更换饲养环境,以免引起它们不必要的紧张和应激反应。 由于蜥蜴是变温动物,体温随着外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在日常管理中要注意做好冬夏两季的保温工作。夏季气温过高时,应尽量避免直晒,加强通风降温措施。冬季气温较低时,应尽量控制室温在15℃以上,以防冬眠不当而使蜥蜴冻伤甚至死亡。

蓝光好蓝光好优质答主

石龙子食性较杂,人工养殖可喂以鱼虫、蚯蚓、面包虫、蝇蛆等活食以及煮熟的瘦肉,食物中可拌入微量元素及维生素,一般每月2-3次,使石龙子得到均衡的营养,有利于促进生长发育和繁殖。

石龙子的习性较温和,除产卵期间外一般不会发生激烈争斗或互咬现象。产卵期间雌石龙子会变得较易紧张和烦躁,应将其它的石龙子移至其它空间内,以免被攻击,也可以设置较高的石板或数个卵石让不同品的石龙子躲在下面,减少发生攻击的机会。

石龙子性情比较胆怯,饲养的容器宜暗些,容器中应设置较大的石板搭建的空间和木块内嵌的空间,空间应尽量接近石龙子体长的一倍左右。在容器中间或内角落处放置一个较大较深的浅水碟,里面倒入2/3高度的浅水,以供石龙子喝水或浸浴,保持水的清洁。

适宜温度在20-28℃左右,冬季不要低于15℃,高于30℃应加强通风并洒水降温或适当增大湿度。其它季节一般不需要人工补湿,可利用人工照明产生的热量提高容器内温度至适宜温度范围。

一般20-30升左右容器放养3-4只幼体或2只成体,成体指体长达到12cm左右的个体。容器中须有1/4面积的较为清洁的河沙供石龙子产卵及营造活动场所。河沙应经常取出晒干消毒再使用。

光照可用60W左右的荧光灯(或55w石英灯)架设在30-40cm左右以上高度,光照12-14小时,晚上不需要补充光照,光强不要超过800勒克斯(约20-30厘米处)即可,其它季节光照强度可适当降低。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