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虫药可以和狗粮一起吃吗?
驱虫药一般分为体内外驱虫药,体外驱虫药主要驱赶身上的寄生虫,例如虱子、跳蚤等;而内驱药主要祛除肠道中的寄生虫,例如蛔目、绦目等。 这两种药物的区别除了治疗目的之外,在成分以及使用方式上都有区别。
一般情况下,体外驱虫药和疫苗可以同时使用,不会对药效产生影响。但是,如果在给狗狗注射疫苗期间发现感染寄生虫,应该先驱虫再打疫苗。 因为一旦感染寄生虫,寄生虫会吸附在胃肠道壁上吸收营养物质,此时如果注射疫苗,会影响疫苗的有效性。
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任何杀虫药时,都要注意剂量,按照说明书使用,以免误服中毒。 一般来说,体内的寄生虫需要服用专门的驱虫药才能杀死。常用的驱虫药主要有阿苯达唑、左旋咪唑等等,这些驱虫药具有杀灭线虫的作用,对蠕目也有很好的杀灭效果。
在服用驱虫药后,一般12小时内就可以杀死肠道内的寄生虫,48小时左右就能完全消灭。在服用这些药物时,不要给宝宝吃生食,否则容易导致寄生虫复发。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口服还是注射的驱虫药不能随意混用,否则会引起寄生虫抗药性。
另外,驱虫药也不能长期滥用,否则会导致寄生虫产生耐药性或发生变异。 一般情况下,6个月以下的宝贝每3个月驱虫一次,6个月以上至1岁的宝贝每年驱虫2次,1岁以上的宝贝每年驱虫一次即可。 但是,如果宝贝在外玩耍或接触过流浪动物,或者家中有宠物狗又不喜欢给狗狗洗澡、不清理卫生的人,则应提前给宝贝进行驱虫。
不是所有的打虫药都是可以混在狗粮中喂食犬猫的。对于一些味道比较难闻的驱虫药,如果混在狗粮等食物中,宠物可能吃的时候会将药物吐出来,从而没有达到驱虫的目的,最好使用一些新型的、宠物适口性好的滴剂或软胶囊,这样使用比较方便。另外,在给宠物选择驱虫药的时候,还要看清其适用对象,严格按照说明书用药,切莫自行加大用量,以免对宠物产生毒副作用。
一般来讲,2月龄以上的宠物,可每1个月用药1次;2月龄以下的宠物,可每1—2个月用药一次。另外,宠物的驱虫也是有季节的,一般春秋季是宠物驱虫的最佳季节。
春季温度开始升高,各种病源微生物也开始生长繁殖,寄生虫感染可能性明显增大,春季也是宠物频繁接触的季节,所以,春季驱虫应以体内、体外寄生虫综合为主;夏天气温升高,宠物新陈代谢水平加快,体力消耗大,同时体外寄生虫的生物酶比较活跃,宠物易受蜱、蚊叮咬,血液型寄生虫病高发。夏末、初秋时候的驱虫应以驱蜱虫(蜱虫吸血,可能携带寄生虫源或者寄生虫的携带者比如跳蚤,跳蚤也是绦虫的携带者)和吸血类寄生虫为主。
秋季,宠物经过炎热的夏季,抵抗力有所下降,此,宠物易受肠道寄生虫感染,且胃肠功能变弱,应使用对胃肠影响比较小的驱虫药物,减少胃肠的应激反应。冬天气温较低,体内寄生虫发育、繁殖缓慢,体外寄生虫(跳蚤、蜱等)活动能力弱,此,在冬季驱虫应以犬猫肠道内的球虫、滴虫及蠕虫综合驱杀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