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不能养阴阳狗?
谢邀 首先,我并不是专业人士,只是曾经因为研究原因而接触过一些关于阴阳的概念而已。 所以这篇答案可能并不那么专业,权当交流吧。 什么是阳?什么又是阴呢? 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范畴,源于上古人们对天地间事物及现象的划分,认为世间万物分别处于对立统一的两个极端,且互相转化。 而所谓“阳”者,正是这种对立中的极“端”之一。 它是动的、是刚的、是向上的、是主外的……一切具有强烈阳光、明显阳性特质的事物都可以归为“阳”的范围。
与之相对应的,“阴”则代表了一切具有阴性特质的物品——它们或者是静的、是柔的、是向下的、是主内的…… 所以说,从本质上讲,阴阳是古人对于宇宙万物两种基本存在状态的抽象化分类。 但后来,随着人们认识的深入以及社会学的发展,阴阳的内涵开始被延伸——
它被用来指代所有具有不同属性的事物或者状态; 并被赋予了许多新的含义,如: 上和下,前和后,热和冷等等。 再然后,人们甚至用阴阳来描述人的性格、体质等,比如: “他是个外向的人,属于阳;她是内向的,属阴”——这里的外向、内向其实就是形容性格的阴阳之分。 “他身体很差,气虚阳虚;她体质很好,阴虚内热”——此处气虚阳虚、阴虚内热都是形容体质的阴阳之别。
可以说,阴阳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史上,是最具特殊意义的一个概念。 但是,如果仅仅停留在对阴阳表义的解释上,那么它的范围其实是非常广泛的,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 真正赋予它神秘色彩并且使得民间流传起“阴阳不宜养”说法的,是道教文化。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相传由张道陵于东汉末年创立。
据说,张道陵在创立道教的时候,发现当时流传的《老子》(即《道德经》)只有五千字,觉得太少,不足以作为教义传承给后人。于是,他便自己撰写了一道《老子想尔注》,扩充了老子的思想,并将自己的道传授给了后人。
《老子想尔注》中,张道陵第一次完整地提出了“阴阳”这个概念,并在之后将之引入到自己的神学体系之中——他说,世界是由阴阳二气所构成的,而人生亦如是。 《老子想尔注》中的“阴阳”,已经不仅仅是自然界中物质存在的两重性,而是成为了一种独特的带有神学意味的世界观,它决定万事万物的性质并制约着它们的命运。 为了维护这种特殊的世界观,道学家们提出了很多理论。其中,被后世普遍接受的是李耳(就是写《道德经》的那个李耳)提出的“阴阳分形体,水火分精神”说。
李耳认为,宇宙间的万事万物虽然都是由阴阳组成,但是它们的阴阳却是有所区别的。比如说,人这一“形器之物”,其阳是骨、筋、皮肉、毛发,其阴则是血、津液。而人的精神,则是阴阳之气在体内的运转流动,犹如水火一样相互依存而又互不混杂。 如果混杂了就出问题了——“故形实阳气盛,则耗损精气而患病;形虚阴气盛,则会耗损精气而早亡。所以,养生之人必须使阴阳二者保持平衡。”
《道德经》里还有一句话,也常被道家用作维系阴阳平衡的准则——“少食勿积”。意思是说饮食不要过于充足,要少食,以免积滞而生痰生湿,导致阴阳失衡。
除了保持阴阳的平衡之外,道士们还提倡追求“阴阳交”。所谓的“阴阳交”,就是要使身体的阳虚与阴虚都得到滋补和充盈,身心达到完美的和谐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