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兔子引虫吗?

岳轩昂岳轩昂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这个兔病,主要发生在幼兔和未断乳的小兔身上。中、大兔也有发生。常呈地方性流行。 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多数学者认为与寄生虫有关。因为本病常常在夏季高温潮湿的季节里发作并加剧;且多发生于野兔和一些野生兽类群居之处。这些动物的粪便里常有肠道寄生虫(蛔目异尖科寄生虫)。当动物之间相互舔食、啃咬或哺乳时,这些寄生虫便传播到健康兔的胃肠道内繁衍发育为成虫。 幼虫在消化道内发育为成虫后,开始脱皮3次,经3次蜕皮后再爬至消化道壁的上皮细胞下侵入消化黏膜,并在那里钻破肠壁进入血液循环系统,然后随血液流经心脏、肾脏而到达肝脏。此时幼虫在肝窦内发育成较大的幼虫期的寄生虫。由于这种幼虫有较长的幼虫期,因此可在体内存活2~7天(平均4天左右)。在此期间,若遇到适宜的寄生环境,则繁殖后代,继续侵害宿主。另外,如果宿主对这种寄生虫具有潜在的抵抗力,则可抑制其发育和减少其繁殖率。所以,一旦感染此种寄生虫,只要宿主抵抗力较高而不致于感染过分严重的话,一般都能自行痊愈。 该病的主要症状是腹泻,排泄物中含有未消化的饲料和黏液,严重时粪便中带有血液。精神萎靡不振,体温升高,食欲减退,进食后胃肠蠕动加快,腹部鼓胀,但消化不良,体重减轻,部分病患兔眼睛出现水样浸润,结膜发炎,眼睑下垂,瞳孔散大等神经症状。如治疗不及时,患兔因脱水、营养缺乏和严重电解质紊乱而死亡。

防治方法主要有: ①注意消除传染源。做好灭鼠工作,及时清除垃圾,保持圈舍清洁卫生,防止病从口入。 ②加强饲养管理。不喂发霉变质的饲料,按时定量喂食,避免暴饮暴食及过量饮水,同时注意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增强机体抵抗力。 ③预防用药。对1个月以内的幼小兔,每次口服土霉素0.5~2克/只,连续服用6天;或对2个月以下的幼兔每口服氟哌酸0.2克/只,连用5天。以上药物均可杀死消化道内的寄生虫,预防本病发生。

④发现病兔及时隔离治疗,对粪便等排泄物进行消毒处理。给病兔肌肉注射阿托品(0.5毫克/公斤体重)解痉,配合静脉输液(5%葡萄糖盐水100毫升内加入维生素B1 50毫克、维生素C 500毫克及适量庆大霉素混合静脉滴注),同时可取大蒜(鲜蒜捣汁)50毫升一次灌服,每日3次。对停止吃食的病重兔,可灌服植物油50~100毫升,以免饿肚致残。

鞠灿鞠灿优质答主

在生活中,不少人认为养兔子会容易导致孩子肠套叠,其实这个说法并无科学依据。肠套叠跟饲养宠物没有直接关系,父母需提防饮食不当、感冒发热等因素。

肠套叠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急症之一,也是小儿急腹症中较为常见的疾病。肠套叠指一段肠管及其系膜套入其邻近的肠腔内,从而形成肠道堵塞。套叠的肠管一般从近端向远端走行,即小肠套入大肠或大肠套入大肠,而从远端向近端相反方向套叠者则少见。

婴幼儿肠套叠最常见的症状是阵发性哭闹、呕吐、便血和腹部肿块。

腹痛是肠套叠发病初期的主要表现,由于肠道蠕动紊乱,肠腔内压力不均匀,因而造成阵发性绞痛,患儿突然剧烈哭闹,屈膝缩腹,烦躁不安,该症状一般在经腹部按摩等舒适处理后短时间能缓解。

大多数家长对婴幼儿呕吐不能辨别其严重程度,常有“吐奶”、“溢奶”的观念,而延误对肠梗阻导致呕吐的就诊。腹痛后随着病情发展,肠道内压力增高,回盲部淋巴结充血引起肠内容物滞留、继发肠麻痹,进而出现呕吐。后期呕吐物可为粪汁样。便血是肠套叠的一个重要症状,多在发病后6~12小时出现。开始为鲜红色或暗红色,有时为血便或少量血丝。严重者大便排出鲜红色血液,血液中混有黏液。此时,家长对便血的严重性能够识别,故多数患儿因便血而到医院就诊。但有不少家长,不能区分便血与消化道疾病出血的界限,而盲目用药,延误诊治。

家长发现婴幼儿有阵发性哭闹、呕吐或便血,都应该想到肠套叠的可能,及时到正规医院救治。通过空气或钡灌肠很容易确诊并同时得到复位治疗。对有些病情严重,或复杂型肠套叠,则需要外科手术治疗,绝大多数能很快痊愈。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