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哪些鸟不能吃?
题主真是问对人了,本人是鸟类爱好者,也曾经在野外抓过很多鸟,但是真正拿出来吃的只有两种(其实也不算吃,算尝试吧)
1、普通燕鸥 燕鸥属于夏候鸟,在东北比较少见,春天来到北方后一般生活在沿海和沼泽地带。我小时候住在海边,夏天的时候经常挖螃蟹,顺便捡一些海味,就发现了大量燕鸥的巢,里面有不少蛋和小燕鸥,当时不知道这玩意儿能不能吃,就弄了一个回家,我妈给我熬了个蛋汤,味道……很一般。后来查了一下资料,发现这货的确可以食用,不过现在早已放弃这么吃的想法了,主要原因是太难吃且不卫生(自己弄太麻烦,市场买又不放心)
2、黑耳鸢 这玩意儿能吃是我一个亲戚告诉我的,说是在贵州有一个习俗就是如果小孩子夜哭(晚上睡着了突然哭了)就很可能是被黑耳鸢缠住了,只要在家附近拔一把草拿给小孩舔就能止住哭,如果不止住就会死去,死了之后把尸体埋起来,第二天去拔那棵草,连根拔起。据说这是由于黑耳鸢闻到了小孩身上的奶香味所以纠缠不休,而用草替食就能够解决。这个我没有亲身试验过,不过黑耳鸢的确是可以吃的,而且肉质很嫩,应该还不错。
除以上两种以外,其它鸟都不建议吃,要么有毒(毒鸮,草鸮等),要么有寄生虫(雀形目所有鸟类都是绦虫的适宜宿主),还有就是吃了容易中毒(如锦鸡) 所以还是别吃了,真想吃买个笼子养着,也别杀,捉迷藏还是可以的^_^
一、不能吃的鸟有乌鸦、麻雀、喜鹊、山雀、灰喜鹊、白头鹎、八哥、楼燕等。
1、乌鸦(拉丁学名:Corvus spp.)是雀形目鸦科鸦属及渡鸦属鸟类的通称。体长50厘米左右,翅膀宽而圆,尾呈楔形。
2、麻雀(学名:Passer montanus)是小型鸟类,体长14-16.5厘米,头顶近羽干处棕褐色并具黑色纵纹,嘴尖具有蓝灰色;体羽棕褐色,翅具黑色羽干纹及白色翅斑。
3、喜鹊(学名:Pica pica)是中等体型(43-51厘米)的全黑鸟类,具楔状长尾,飞翔时白色外羽明显。主要以松毛虫、天社蛾、桦尺蠖、小地老虎、玉米螟、黄脊竹蝗、暗黑鳃金龟、黄褐夜峨等农林害虫为食,也吃两栖类、爬行类、小型鸟类和哺乳动物,甚至腐尸、人类的剩饭剩菜等。
二、能吃的鸟有鹌鹑、鹧鸪、火鸡、珍珠鸡、鹅喉羚、斑翅山鹑、原鸽、绿头鸭、斑尾鸽、普通地鸠、大斑啄木鸟、山斑鸠、山麻雀、斑斑胸啄木鸟、棕背伯劳、山fillType、红尾斑啄木鸟、朱鹀、丝光椋鸟、灰椋鸟、黑尾树麻雀等。
1、鹌鹑(学名:Coturnix japonica)亦称“穠”、“雹鸡”,是属于鸟纲、鸡形目、鹌鹑属的一种鸟。鹌鹑的体型似鹌,但略大。成年鹌鹑体长为12~18厘米,体重125~200克。喙短而呈截锥体形,腿短,胸肌发达,趾间无聚距,爪钝而偏平。体色以褐色、暗褐色、暗灰色为主,喙、肉冠及脚为黄褐色,有些品种的肉冠上带有小缨状突起,喉部有肉垂,腹部具有极密的粟色缨状羽毛。野生种善于奔跑而不能久飞,人工种则多不飞翔,栖息于田野草丛、耕地和林缘,以植物种子、幼苗和部分昆虫等为食,秋季南迁时成群补充食物,常为害农业,有些种类也被饲养当做食用禽。
2、火鸡(Meleagris gallopavo),也被称为吐绶鸡或吐绶鸟,是原产于北美洲的一种家禽,名字源于欧洲人在南美洲发现火鸡时,误为这种鸟类产于印度。现在火鸡是美国普追感恩节的节日食品。
3、鹅喉羚(英文名称:goitred gazelle),又称波斯羚羊、黄羚、土黄羊,是偶蹄目、牛科、羚羊亚科、鹅喉羚属的一种牛科动物,大型羚羊,体长123-142cm,体重45-55千克,雌性较小。身体大部分皮毛为浅黄棕色,夏季较浅。颏部,喉部白色,喉部褶肉较大,呈黄色囊状,如鹅的喉垂,故而得名。四肢细长,内侧均为白色,外侧由浅棕黄色,向背部颜色逐渐加深。尾短,尾上毛为浅黄色,耳长直立。雄兽具角,角尖向前略内弯,基部扭转成弧形。角尖常向外和后方伸出。栖息地包括半荒漠,大草原以及草原化荒漠。群栖,常10-30余只一起活动,也有聚集数百一起的。早上和傍晚觅食,吃草,灌木嫩枝和果实。繁殖期3-5月,每胎产一仔。分布于西亚和我国西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