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接种疫苗有什么用?
为了让你家狗狗健康成长,铲屎官们都要定期给狗狗注射疫苗。但是有很多主人对“打疫苗”这件事一知半解。 比如,应该什么时候打第一针?打完之后多久打第二针?疫苗都有哪些种类…… 今天就来给大家科普一下关于狗狗疫苗的那些事儿!
首先给大家说一下,需要接种犬疫苗的犬只分为两种: 一种是刚出生的幼犬,需要接种五联苗或六联苗; 另一种是3月龄以上的成年犬,需接种狂犬疫苗。 一般情况下,我们不建议将刚刚分娩的母犬和小犬一起隔离饲养,因为刚刚生下宝宝的母犬免疫功能会下降,此时把小犬和母犬分开,很容易造成小犬被其它病原体感染;
另外,如果需要在近期带爱犬出门的话,最好选择在疫苗接种结束后一周再带它出去。 如果不得不提前带爱犬外出,也应尽可能避免与其他犬只直接接触,应减少与外界接触的时间与机会。 在外期间,应避免直接触摸可能已被细菌、病毒等病原体污染的物品表面(例如动物及其粪便)。在外玩耍后回家后,应仔细清洗爱犬的爪子,以免将外部病原体带回家。 在注射疫苗前,确保爱犬的健康状况良好,没有异常症状。
在给爱犬注射疫苗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注射疫苗前应做好驱虫工作。 其次,在注射疫苗期间,应注意保暖,预防感冒。 最后,在注射完疫苗后,应注意观察爱犬的情况。
一般情况下,注射疫苗后5~10天左右,才能逐渐发挥作用,达到最佳免疫效果。 在注射疫苗后,应加强防护措施,以避免感染疾病。 尤其是疫情期间,更应该注意,千万不能掉以轻心!
狗疫苗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国家强制免疫的疫苗、二类是根据地区流行病和宠物年龄情况而定。
我国农业部规定的强制免疫的动物疫病有12种,分别是口蹄疫、猪瘟、禽流感、鸡新城疫、小反刍兽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狂犬病、炭疽、布鲁氏菌病、牛结核病、包虫病、蓝牛瘟。
今天主要介绍一下宠物狗需要免疫的疫苗:
狂犬病病毒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人和所有温血动物均可感染的、病死率达100%的一种人畜共患病。我国农牧行政法规规定,对犬群必须全面免疫接种预防狂犬病的疫苗。
虽然狂犬病一旦发病后,病死率为100%,但狂犬病又是可防不可治的传染病。
细小病毒病
病毒分布极为广泛,犬经口感染病毒后,病毒随进入胃肠道,肠道上皮细胞与心肌细胞是该病毒的主要靶细胞。病毒在细胞内复制增殖,引起细胞变性、坏死,大量炎症细胞浸润。临床上表现最为严重的出血性肠炎和心肌病变。病毒排出后,即使在干燥环境中也可存活6个月以上,在冻融过程中几乎不易被灭活,所以该病毒在自然界中具有高度的致病性。
除了上述病毒外,还有犬瘟热,副流感,传染性肝炎,副红血球体等病毒需要对宠物犬接种。
疫苗的种类:
减毒活疫苗:是用减毒或无毒的病原体(病毒、立克次体、细菌等)给机体免疫。病原体在机体内保持复制能力并繁殖,所以免疫效果好且持久。这种疫苗剂量小,价格低廉,使用方便。但这种疫苗要求运输和保存在较低的温度下(一般-20度),且不能与抗生素、磺胺类药物同时使用。目前,许多动物用的病毒性传染病疫苗,都是减毒活疫苗。如口蹄疫灭活疫苗、猪瘟疫苗、犬瘟热疫苗、鸡新城疫疫苗、猪传染性胃肠炎疫苗和流行性腹泻疫苗等。
灭活疫苗:用理化方法将病原体(微生物和寄生虫)灭活后制成的疫苗称为灭活疫苗,是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将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灭活后加入适当的佐剂制成的。灭活疫苗不能在宿主体内复制和繁殖,必须加大注射剂量才能达到目的,通常注射1~3次,也有每年注射1次作加强注射的目的。目前我国使用的绝大多数人用疫苗以及兽用的狂犬病疫苗、炭疽疫苗、口蹄疫疫苗、钩端螺旋体疫苗、鸡马立克氏病疫苗、鳖传染性力强坏死病疫苗等都属于灭活疫苗。
接种的程序,一般是7日龄或2月龄左右开始接种(一般初生狗7日内完成驱虫),每月接种一次,共接种3-4次,以后每年接种一次,每次注射一毫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