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了狂犬疫苗就不会得狂犬病吗?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事实,目前人类防治狂犬病的手段有限且被动——被疯狗、病猫等动物咬伤后,注射疫苗是唯一有效的预防方式! 但,注射疫苗并不是“100%有效”的! 之所以说注射疫苗是“唯一”有效的预防措施,是因为注射疫苗后的抗体水平能够中和病毒,从而起到有效防护;
而说到“不是100%有效”,指的是极少数情况下,疫苗可能无法产生足够的抗体(<3%),使接种者处于无保护状态,此时一旦再次暴露于病毒下,将有可能患病。 所以注射疫苗并不能100%确保安全,但却是当前预防狂犬病的最有效方式。
另外还需要注意,即使接种了疫苗,也并非高枕无忧了——在疫苗的免疫期内,如果再次接触病毒,仍然有患病的几率。但是,所感染病毒的毒力减弱,症状也会有所减轻。 对于已接种过疫苗的人,如果被动物咬伤,应立即冲洗伤口,并用碘伏或酒精消毒,并尽快到定点医院注射第二针疫苗,以防止意外情况的发生。
同时要注意的是,无论是否注射疫苗,被动物咬伤者均应尽早接种。一般来说,接种越早,防护效果越好。
童瀛优质答主到目前为止,全世界经证实的狂犬病患者,体内均有狂犬病病毒,均可向外界排毒,均可经由动物咬伤他人而传播。由于狂犬病患者一旦发病,病死率达100%,因此接种狂犬病疫苗,是目前保护高危人群免于发病的最有效措施。
所谓高危人群,主要包括:从事狂犬病病毒分离、抗原检测、动物接种等实验人员;接触狂犬病病人的医护人员;兽医、动物饲养者;狂犬病流行区或疫区的居民;以及经常可能接触到狂犬病病毒的人群。
这些高危人群按规定注射狂犬病疫苗后,体内会产生抗体,从而具有了抗狂犬病病毒的免疫力。但是由于目前我国许可使用的各类狂犬病疫苗的免疫效果并不十分理想,抗体保护率在70%~80%;再加上不同人体质的差异,疫苗注射后并不是人人都能产生抗体,因此打了狂犬病疫苗后,也并非就100%地保证不会再得狂犬病。建议注射疫苗者,注射后14天左右,到有条件的实验室,如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病毒研究所、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疾病控制中心生物制品研究所、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及一些大城市的疾控中心等,进行血清中和抗体检测。若抗体滴度小于0.5IU/ml,则证明疫苗接种失败,应该考虑补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