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狗细菌感染会传染给人吗?
一般来说,犬类的细菌性感染并不会传染给人类。但在特殊情况下,可能会造成人际间的交叉感染。 细菌是动物体体外环境中广泛存在的微寄生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其种类可达上万种之多。根据细菌侵入宿主细胞与否,可分为感染细菌与非感染细菌;而根据细菌是否产生毒素,又可将其划分为病原菌与条件致病菌[1]。 在犬猫体内最常见的非感染性细菌包括定植于呼吸道和胃肠道的肠道菌群、皮肤表面定植的正常菌群等;而常见的原发性致病性细菌则多见于泌尿生殖道(尿道、子宫和膀胱)等部位以及口腔中。 目前,在兽医生理学领域,已知的犬猫常见细菌性疾病的病原已达数百余种。这些病原体不仅会对患犬猫造成严重的疾病负担,而且可经由人-畜共患病途径引起人类感染。例如犬冠状病毒病可引起人类的急性腹泻;犬细小病毒可导致人类的出血性肠炎;犬疱疹病毒可在人类中引发眼部感染症状;犬瘟热病毒可与人类流感病毒相互致病。因此,了解宠物常见的细菌性感染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其临床特征,对于及时发现此类细菌性疾病并及时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于某些病原细菌可以导致人-畜共患病的发生,所以宠主也需要对此类疾病引起重视。
一、犬猫细菌性感染的流行
近年来,有关犬猫细菌性感染的研究报道逐渐增多,尤其是关于犬下泌尿道综合征(Disease of the lower urinary tract, DLUT)和慢性特发性膀胱炎症(CIC)等的细菌学研究最为普遍。目前研究发现DLUT的主要病因是以肠杆菌科为主的厌氧革兰氏阴性杆菌,并且多呈混合感染状态,其中大肠埃希氏菌是最主要的病原体之一[2,3,4]。
而在CIC的发病机制研究中,目前大多数观点都认为这是由于膀胱内革兰氏阳性球菌的过度生长所导致的膀胱黏膜损伤而引起的慢性炎症反应过程[5】。但不同学者在不同地区发现的病原菌种类却有所不同[6」。虽然DLUT和CIC的病原体多为同一属的不同物种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但由于地域差异以及动物品种的个体差异等因素的作用,使得二者所使用的抗菌药物的敏感谱也有所区别,这就要求我们在临床用药时应当结合当地的情况进行选择,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7,8]。了解和掌握某一地区或某一种动物的常见细菌感染的类型及流行情况有助于我们更快速地诊断该类细菌性疾病,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二、犬猫细菌性感染的特点
1.临床症状的非特异性 通常情况下,细菌和病原微生物都会导致宠物的出现不同程度的临床症状,而宠物在临床上表现出来的相应症状又多是综合性的,且极易与其他疾病相混淆。如细菌性肺炎除了会有咳嗽、呼吸急促等症状外,还可能伴有发热等情况;而下尿路阻塞除排尿困难以外还可表现为食欲减退、精神沉郁。部分细菌还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如在患有细菌性肠炎的犬只粪便中发现的大肠杆菌,其数量往往多于没有患病的犬只粪便中的含量[9】。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将粪便中的大肠杆菌视为该犬的病因,那么该犬只就会成为传染源,进而将大肠杆菌传播给他人或者其他健康的犬只。当然,也有例外情况存在的可能就是该犬本身可能就有其它原因导致了自身的腹泻。总之,细菌性和病毒性感染的临床症状常常表现不一,这也为我们临床诊断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2.实验室检验结果的不确定性 因为不同的细菌有不同的致病机制和生物学特性,因而它们在人体内的生存环境也会有一定的差异。再加上有些病原微生物自身就具有很强的抗药性基因或者可以在寄主体内获得新的抗性基因从而导致其对药物不敏感甚至具有耐药性[10,11]。一些抗生素对特定的细菌具有广谱活性而对其他类型的细菌却没有作用[12]。另外,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和气候状况也会影响宠物的易感性及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13]。检测手段本身的局限性也会使我们的检测结果不能完全符合实际情况。比如PCR技术尽管是一种非常灵敏的检测方法,但是其所采用的引物往往是针对特定的基因组特定区域设计的,这就导致它可能无法区分那些因染色体结构变异而产生的同源序列,从而使结果出现假阴性的现象[14��PCR作为一种体外实验方法,其产物一旦得到扩增就不能再被降解了,而PCR产物的污染也会导致结果的假阳性[15�。因此,在实际工作中要仔细分析每一种检查结果的可靠性,并谨慎做出相应的判断以得出正确的结论。
三、如何早期发现犬猫细菌性感染的相关症状
通过上文的学习,相信大家对犬猫细菌性感染有了一定得认识。接下来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该如何从细微处观察宠物,以便尽早发现细菌性感染的早期迹象。
1.注意观察宠物的饮食变化 通常来说,当宠物的机体感染上某种病原体后,其消化功能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所以在平时要注意观察它们的进食量是否在减少,大便次数是否在增加,粪便是否变稀等现象[16] 如果发现上述异常应尽快带到医院进行检查,以便查明病因并给予对症治疗。
2.注意观察宠物的活动度 当宠物的体温升高至39℃以上时应立即带到医院就诊并进行相应的处理,以避免发生严重的不良后果。还应随时观察宠物的运动能力是否存在影响,一旦发现应及时予以纠正,以免发生骨折等严重并发症[17}。对于患有慢性消耗性疾病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