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狗打针多久起包?
我们通常说打完针会有个硬块,是因为药物没有直接打进血管里,而是注射到了皮下组织(皮下的密度很高),这时药物会通过皮下组织的毛细孔吸收进血液系统里 那为什么有些药会形成硬块有些则不会呢? 首先我们要了解药物是如何被身体吸收的. 1.透过扩散(diffusion) 这是指药物分子从浓度高的地方移至浓度低的地方的过程,也就是由高浓度往低浓度处流动。这种移动是靠药物的自身特性进行的,是不需要消耗能量的。因此速度非常慢,在临床注射中基本可以忽略不计。
2.透过淋巴液(lymphatic fluid) 药物注射进入皮肤后,会暂时停留在皮肤的表面,随着局部的血液循环逐渐分散到全身各处。当药物通过毛细血管壁时,除了会被吸收进入血液和淋巴液以外,还会有一部分药物通过毛细血管壁而进入到周围组织的淋巴液内。之后这些药物将循着淋巴管的路线,最终汇入静脉而被带到全身各处。
3.透过细胞膜 药物被注射到体内进入血液之后,大部分都会被肝脏摄取并代谢掉。不过仍有很少一部分会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部,并在细胞质中发挥作用。
4.透过静脉血管内壁 部分药物可以直接透过细胞间的空隙,直接渗透过静脉血管内壁而进入血液中。这个现象多发生在注射用的水中含有较高比例的杂质或细菌等异物的情况之下。
5.透过肾脏 少数药物可透过肾小球滤过而从尿中排出,例如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多粘菌素-B及丁胺卡那霉素等。
6.透过肠道黏膜 某些药物可通过消化道黏膜吸收入血,如甲硝唑口服可吸收90%以上;青霉素V口服仅能吸收20%~40%。
7.透过鼻黏膜 一些药物可经由鼻腔黏膜吸收,从而影响全身状况。例如临床上常用阿托品滴鼻来预防或治疗青光眼发作时的虹膜感染和瞳孔阻滞作用。
8.透过胎盘和乳汁的药物 这类药物包括磺胺类,四环素类等。 上述几种药物吸收方式在临床上各有利弊,但都不是很理想。所以临床上医生一般不会单独采用某一种方式进行给药,通常都是几种方式同时使用以达到最佳效果 既然知道药物是怎样被吸收的,那么我们再来看看造成硬块的药物一般都是属于哪种类型的?
1.皮下注射用疫苗:比如狂犬病疫苗、流感肺炎二联苗等等都属于这一种类型,因为它们大多是以液体形式存在,所以在注射进人体后会快速与周围的血液和组织发生混合。而由于疫苗中含有的活性抗原成分较多,所以当它接触到皮肤表面时就会迅速形成一层“薄膜”覆盖在上面。这就导致了注射针头无法完全刺破这层薄膜,从而导致药物不能有效被吸收进入机体内部。
2.驱虫类药物:目前市面上用于家畜身上的驱虫药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体内外同驱型的阿维菌素和伊维菌素,另一种则是体外驱除型的大宠爱。它们都属于脂溶性药物,因此很容易被皮肤吸收进入体内的血液循环中去。但由于其本身具有强烈的毒性作用,因此在注射过程中很容易产生硬结甚至肿块。